《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是世卫组织的重要年度报告之一,汇集了世卫组织所有成员的最新卫生统计数据,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和权威性。今年的报告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与卫生有关的联合国千年发展呢目标进展情况”、“重点议题”、“全球健康指数”,其中“重点议题”部分着重分析了非传染性疾病的分布现状和变化趋势。世卫组织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强调,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主要威胁。
几十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对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不断得到加强,相比之下,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却不断增加,范围也不断扩大。根据报告中所列举的数据,目前非传染性疾病按危害程度排列,依次为心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其中,全球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十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报告将最新的统计结果与2008年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由此可以看出非传染性疾病的威胁呈不断加剧之势。2008年,全球共有5700万人死亡,其中63%的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而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平均寿命的延长,预计到2030年,全球死于非传染性疾病的人口将增至5500万。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口将从2008年的1700万增加到2500万,死于癌症的人口则由760万增至1300万。
报告在分析导致非传染性疾病的原因时指出,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过度饮酒等,很容易导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症等健康问题,进而诱发非传染性疾病。其中,8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是因不良的生活习惯而患病的。
报告还指出,非传染性疾病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发达国家便利的诊断与低廉的治疗费用,大大减少了高血压的发病率,但在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近一半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比如在尼日尔,这一数字就高达50.3%。
另外,肥胖,也成为了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根据报告提供的数据,过去30年间,全球的肥胖人口翻了一番,目前已达5亿。在美洲地区有62%的成年人超重,其中又有26%的人被认为肥胖;欧洲的肥胖人口比例为9%,而东南亚地区这一比例则最低,仅为3%。从全球来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肥胖症,从而也增加了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为了加强对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联合国大会去年11月在纽约召开了高级别会议,并通过了一项政治宣言,要求世界各国在多方面采取行动应对非传染性疾病的挑战。
世卫组织的报告认为,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宣言是人类在应对非传染性疾病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根据宣言确定的职责,世卫组织正在积极建立广泛的全球监控框架,寻求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采取共同行动。
本月21日至26日,世界卫生组织第65届大会将在日内瓦举行,该组织194个成员将共同对下一步的工作和目标做出规划,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采取措施,以切实减少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