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分开”给患者带来多大好处?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2-21  查看次数:303

  北京朝阳医院执行院长陈勇一语道破“医药分开”试点后最大的实惠:“医药分开”对于患者来说,最大的实惠不是省几个钱,而是医生在用药时心境更纯净、单纯从患者角度考虑如何用药,不用再考虑医院的收入。由此,用药会更合理,更安全,患者的健康更有保障。

  医生:

  开药不赚钱 不用想创收

  北京朝阳医院的执行院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医院以前想挣15元,必须要开出115元的药品。现在,医生看一个病人,收入的医事服务费就是实打实的收入,即便是最普通的主治医生,看一次病的收入医保也支付40元,患者还要支付2元。至于开药,“开的多少与医院收入没有半毛钱关系。”正因为如此,医生考虑更多的是要合理用药。

  陈勇说,“医药分开”一直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以往公立医院一共有三条补偿途径:其中,医疗服务收费很低,举个小例子:中医院扎个针灸即使是“扎成刺猬”也只收4元钱,西医院主治医生的诊疗费只有1元,这是一种价格的扭曲;而公立医院政府的财政补助只占运营成本的10%,这些钱还不够给员工发工资的,这种情况下,药品以及耗材的加成就变成了公立医院主要的补偿渠道。从历史上看,药品加成政策有效缓解了医院“无米之炊”的难题,维持了公立医院的运营。但从现实上看,药品加成的弊端日益凸显:客观上推高了药品、耗材的价格,加重了群众的负担;造成了医院、医生的利益与患者的利益严重对立;药品耗材畸高的价格,催生了腐败的温床。

  陈勇说,患者都喊药价贵,把矛头指向开处方的医生、指向医院,实际上医院处于药品、耗材利益链条的末端,受益是最少的,但受过最重。如果从医务人员的角度算个账,取消药品加成是从制度上铲除“以药补医”,更合理地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而从利益机制上来看,铲除“以药补医”更有利于规范医疗行为,消除“大处方”,有效减轻患者负担、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有利于恢复医药购销领域正常的市场调节机制,使药品价格趋向合理。

  在“医药分开”试点三个月后,陈勇盘点了一下,他发现医药分开试点给朝阳医院带来了十大变化:政府对医院的补偿渠道变化了,对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合理体现提升,产生的负面效应下降;医院经营的理念变化了,对收益的关注提升,对收入的关注下降;医院经营的模式变化了,合理控制费用和成本的主动性提升,片面追求医药收入的积极性下降;医院绩效考核的标准变化了,对服务质量、效率、成本的考核力度提升,对单纯经济收入的考核力度下降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变化了,公益性提升,趋利性下降;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变化了,合理检查、用药、治疗的意识提升,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的现象下降;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变化了,优质服务的积极性提升,负面情绪下降;患者就医的行为变化了,理性选择专家就诊的人数提升,盲目选择专家就诊的人数下降;患者就医的体验变化了,满意度提升,医药负担下降;医疗市场的利益格局变化了,患者得到的实惠、医保支出和医院收益的合理性提升,过度医疗带给药品、耗材经销商的不当得利下降。

  这十大变化,也该写进医改这本账里面。

  医院:

  处方要点评 不合理就罚

  12月4日,北京同仁医院在医药分开试点启动后的第四天,召开了首次处方点评会。来参加处方点评会的都是相关各科室主任,药剂科主任作为主持人。这一天,点评的是12月3日的处方。

  北京同仁医院和积水潭医院、天坛医院12月1日开始医药分开试点。由于12月1日和12月2日是周末,开出的处方量不大。12月3日,北京同仁医院迎来医药分开试点后的首个工作日,当天同仁医院共开出处方7311张。作为医药分开后的综合举措之一,同仁医院每天对金额大于400元的所有处方和所有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点评,防止出现大处方。同仁医院算了算,当天单张金额超过400元的处方有435张,开出抗菌药物的处方721张,两项相加为1156张。这1156张处方首先由药剂科进行点评,“并不是超过400元的处方就有问题,也不是开出了抗菌药就有问题,而是我们要看看用药是否合理。”在1156张处方中,有66张处方存在争议,怀疑有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于是,这66张处方被送交到第四级点评机构进行评判。进行第四级处方点评的是处方点评委员会,成员包括医学专家、药学专家、护理学专家及医院管理者等。处方拿到这一级进行点评相当于对这张方子进行“终审判决”。

  一旦发现处方不合理怎么办?北京同仁医院医疗客户服务部主任曾多告诉记者,一旦认定是大处方,罚则很明确:处方开了多少钱,就罚开方的医生多少钱。“如果处方500元,罚500;如果处方1000元,就罚1000!”

  各家试点医院对处方都处于严格监管的状态,大处方和抗菌药处方点评已经成为各家医院的惯例。

  患者:

  健康处方 意外收获

  12月1日,一位49岁的高血压患者走进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诊室。别看这位患者不到50岁,但高血压已经快10年了,去年还得过一次脑梗,好在年轻,恢复得还不错。但他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病好之后又开始每天凑饭局喝酒。到了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苦口婆心地劝他,临出诊室前,他还拿到了一张健康处方,上面分别列出了高血压方面的注意事项、高脂血症方面的注意事项以及脑梗方面的注意事项。饮食上少盐,每年复查、规律服药这些“细枝末节”的小事项都没落下,“多贴心啊”。

  北京天坛医院有关负责人说,医药分开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于是,天坛医院率先在神经内科进行试点,推行健康教育处方,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医师在给患者开具药物和检查处方的同时,还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书面健康指导。健康教育处方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控制危险因素、避免诱发因素、监测药物作用、评估疾病演变、促进功能康复、预防继发损害、预约定期随访等。患者按照健康教育处方的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做好疾病的日常防治,有助于减少病损、促进恢复、预防复发。医生给患者开具健康教育处方,属于主动延伸医疗服务,有利于增进医患交流,患者可以切身感受到医改的实惠。

  健康处方只是天坛医院多项惠民举措之一。北京天坛医院配备了全国首台“安全用药提示自助查询机”,门诊大厅药房旁边就能看见这台机器。天坛医院药剂科主任赵志刚说,针对患者在认识药品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遗漏与偏差,药剂科经过长达一年的时间,自主设计开发了自动化的安全用药提示自助查询机。患者拿着药盒,在查询机上扫描药品包装上的二维条码后,系统就能自动给出这种药品的用药提示;如果包装上没有条码,用拼音输入药名也可以进行查询。盐酸二甲双胍片是最常用的降糖药,输入药品名称后,屏幕上就会显示出服用方式:“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随餐服用,不宜饮酒。”同时,还显示有禁忌症、禁止同服药品、特殊人群用药要求等与安全用药相关的信息。这台查询机还提供打印功能,每位患者在药房取药后,都可在此查询机处打印出合理用药信息,带回家细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