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出问题者呈逐年增多趋势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1-25  查看次数:700

  1月22日,记者从市心理卫生协会第一届年会上获悉,针对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多发的现状,今年,市心理卫生协会将加强行业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咨询培训活动;加强学术交流,提高专业人员素质,从而提高全市人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青少年心理健康出问题者呈逐年增多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各类竞争的加剧,当今,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并因此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天就有约700人自杀。根据卫生部最后一次公布的自杀人数,每年的自杀人数超过25万人,还有近200万人自杀未遂。另有心理学家统计得出,在人群中80%的人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一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据滨州开元心理研究所所长张轶玲介绍,每年接待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中,70%以上是父母领着来的青少年,并且出现逐年增多趋势。众多家长把一个个有了问题的孩子领到咨询室来,然后说:“老师,这孩子现在有什么样的问题,麻烦你给治治。”其实,就像什么样的气候和环境中会生存着和衍生出与之相适应的生物一样,不仅孩子入园前的成长与父母和家庭环境有关,而且孩子入园和上学后与父母、家庭环境以及老师和学校也有着密切关系。

  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受成人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大

  张轶玲介绍说,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心理障碍是自小埋下的心理症结,年龄越小的孩子心理健康状况受成人教育模式的影响越大。所以,家长和老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行为模式和心理知识水平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孩子“生病”后医疗检查怎么也查不出问题,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孩子“生病”是对控制者的被动攻击,是应对家长老师的高期待无法实现的合理化解决方式,还能够继发性获益,如“生病”后能够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父母的关爱、父母关系的和谐等。

  张轶玲从自己的工作经验中体会到,要保证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正常,必须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一方面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向老师和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

  市心理卫生协会将与教育等部门合作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培训

  据了解,针对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青少年心理问题多发的趋势,2013年,滨州开元心理研究所将与有关部门合作举办各种培训。一是与滨城区教育局联合举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使广大教师进一步规范职业行为,提高为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的水平。二是举办首届针对滨城区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专题公益讲座。三是逐步推进与教育、卫生、公安、妇联、企业等行业的合作,开展好相关人员的专题培训。此外,还将举办全市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师继续教育研修班,不断提高心理咨询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市心理卫生协会还将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活动,扩大科普宣传力度。一是建立心理卫生咨询志愿者队伍,定期对重点人群(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二是建立网上协会QQ学术群体,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和交流,回复广大心理求助者的来信来访;三是逐步健全各专业委员会,定期在“六一”儿童节、九九老人节、助残日等开展针对不同群体的心理咨询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