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卫生厅通报了该省麻风病防治工作情况及流行态势。截至2012年底,全省共有现症病人24例,麻风病发病率由历史年发现率最高2.28/10万( 1950年发病231例),降至2012年发现率0.030/10万(7例),麻风病在我省处于低流行态势,全省有71个县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并通过了省级达标考核验收。
据介绍,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在全球广泛流行已3000多年,为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之一。1953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这一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今年的主题是“加速行动,消除麻风病危害”。
近年来,我省麻风病防治工作以病例发现、重症治疗和病员休养为重点,麻风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实效。1949至今,全省累计登记患者4883例,分布在74个县市区。经过几十年的群防群治,新发患者不断减少,发现率和发病率显著下降,绝大部分病人已治愈。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开展麻风病联合化疗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麻风病的治疗由以前的数年甚至十几年缩短到一年至两年,极大地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畸残率。麻风病的治疗措施由院内隔离治疗和社会综合防治转变为社会康复,病区不断缩小,病人不断减少,加快了消灭麻风病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