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2-28  查看次数:223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资本市场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之路将走向何方?改革对医药行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报告通过对美国、德国和加拿大等欧美发达国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历史经验进行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就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之路及其对医疗体系和医药行业的潜在影响作出分析和讨论。
    按病种付费是全球医保支付方式的主流。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根本是在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和保证医疗质量间寻求平衡点,在诸多医保支付方式中,按病种付费(DRGs)通过极其精细的费用计算,在控制费用与保证医疗质量之间实现了平衡,是世界公认的比较先进的支付方式之一,也是全球各国进行改革的主要方向。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是什么?我们通过美国、德国和加拿大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现,表面上看改革是针对医疗费用过快上涨,但其实质却是合理约束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如过度医疗等),因为这些国家不存在“以药养医”,医生靠医疗服务而不是药品获取利润,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主要矛盾在于医疗服务费用,而非药品费用。
    国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药行业影响如何?无论是美国的按病种付费还是德国和加拿大的总额预付等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对药品市场的影响都较小,在刚性需求的驱动下,药品市场继续稳步增长,从用药结构来看,更具性价比的仿制药在专利到期后替代专利药是大趋势。
    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或两步走。按病种付费虽是最高端、最精细的支付方式,但其实施过程复杂,国外耗时十年之久,预计我国短期内全面开展按病种付费并不现实;德国经验表明在不具备按病种付费条件的情况下,先实施总额预付,再逐步推进按病种付费是比较稳妥的改革之路,我们认为该路径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总额预付对我国医药行业影响如何?总额预付能有效控制医保费用的过快增长,但解决不了现有医疗体系的主要矛盾。在总额控制的压力之下,医疗机构也将被动做出调整,如提高仿制药的使用比例等,长期而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有利于国内专科药龙头进口替代进程的加速,利好国内高端专科用药龙头,比如肿瘤药龙头恒瑞医药、免疫抑制剂和糖尿病用药龙头华东医药、精神和麻醉用药企业恩华药业、抗凝血用药企业信立泰和造影剂企业北陆药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