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公众对于疫情的担心乃至恐惧却并不因此而减轻,他们对于活禽的消费骤减且不待说,还有一些家庭将已购的速冻鸡鸭丢弃,猪肉也尽量避免食用。还出现过度反应的情况:一些地方出现了板蓝根、口罩涨价和脱销的现象;不管是否高危人群,也是全家服用预防药物;资本市场也出现怪现象,不论是否与治疗该疾病相关,医药股票也在逆势上涨。
这不禁让人想起十年前“非典”时期,一些地方板蓝根、金银花、食醋等物品被抢购一空,价格还高得离谱;2009年甲型H1N1流感来袭,也有地方发生抢购尚未证明有治疗效果的板蓝根等物品;又如2年前东日本大地震后,我国沿海一带出现抢购含碘盐的现象。最后,事态发展和科学知识都告诉我们,这多半是因为无知和恐惧引发的闹剧。
呼吸系统疾病权威钟南山院士也说,板蓝根对普通流感的预防有一定效果,但目前无法证实其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预防是否有效。另一些专家也认为,由于体质不同,不要将板蓝根认为是“包治百病的神药”而不加节制、不辨体质地滥服。
不过,这些看似非理性的抢购及其他有些荒诞的举动背后也有可理解之处,那就是面对未知的危险和恐惧,人们总要做一些事情,就像服用“安慰剂”一样,才能稍微放心。我们并不苛责公众对于医学界都还不熟悉的疫情有多了解,更不应要求一个家庭面对疾病有“视死如归”的气概。但是,作为政府总还有一些措施可以让公众免于对疫情的无知和恐惧。
毕竟,公众对于疫情的不安集中于三方面,其一,这究竟是什么疾病,什么原因造成的?其二,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和治疗?其三,治病的费用谁来承担?只要有针对性地解除三方面的疑惑,那么这种疫情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就会被大大降低。
疫情的出现,不再是个体医疗的问题,它已转化为公共卫生事件,那么政府就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起积极主导的作用。它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信息的公开透明,不能因担心公众恐慌而将疫情信息隐瞒,对此我们曾经有过历史教训,也因此公众对于政府的信赖有所下降。就目前而言,当下疫情的信息通报机制是健全的,媒体的广泛报道也使得信息覆盖较广,但也不能说就非常完备,尤其是一些出现疫情的省份,是否可以主动将疾病防疫知识传播到社区(村庄)乃至每个家庭。比如英国卫生部曾向英国所有家庭提供介绍猪流感疫情的宣传册,这样就可以免于对疫情的无知和误解,使民众不至于做出一些不必要的反应。
其次,对于新疾病的认知和了解有一个过程,我们并不能苛求政府和医疗、科研机构很快拿出药到病除的方案。但是,我们应对未知疾病的检测、研究和治疗方案、流程是否健全,每年对于这个领域投入和产出情况效果如何,是否对公众有所交代?每次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我们有没有改进和完善机制流程,使得公众能免于一次又一次的慌乱应对?如在这些方面有扎实改进,无论是对眼前的疾病还是未来可能发生的疫情,公众都会有一颗定心丸在。
最后,由个体疾病引发的疫情危机,不仅会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肉体和精神痛苦,也会产生较重的经济压力。虽然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以及卫计委的通知都强调了“全力救治患者,防止出现因为费用问题得不到及时救治现象”,但仍然不能避免此次疫情中,个别地方出现家属打算卖房支付巨额医药费的情况。实际上,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个体治疗给予资金支持,不仅是人道主义的慰藉,更是有效控制疫情的有效手段。非典时中央和地方曾经安排数十亿元的防治经费,而此番疫情广东也已设立3000万元的医疗救助基金,而这应当成为惯例,并长期关注这些患者,不仅是此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更应包括未来其他可能的公共卫生事件,如此公众才能放心,从而真正免除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