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2013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高血压,高血压的防治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突破2亿,也就是说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这个数字仍在不断刷新中,而我国当前的高血压控制率却不足10%。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发其它危险因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卒中等。日前,由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举办的“降压让生命更美好——科学降压大家谈”媒体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人民医院黎励文教授在会上指出:“高血压是可防可治的,可怕的是如果不注意,就会导致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的损伤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增加。数据显示我国每年300万例心血管死亡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因此各大指南都明确指出,降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虽然高血压是心血管死亡的首位危险因素,但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对降压目的不甚了解。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自成教授介绍说:“许多患者认为血压维持到合理水平就是达到降压目的,所以血压一回复正常马上自行断药,用药依从性很差。事实上高血压需要长期规律用药维持,不然就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代表药物如福辛普利)能显著降低冠心病发生风险,并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引起的全因死亡,可以较小的成本帮助高血压患者防患于未然。”
虽然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是否发生、何时发生难以预测,但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水平不仅可以评估,也应该评估。高血压患者应该在初始治疗时就对心血管总体风险进行评估,评估可根据是否吸烟、是否高龄、是否肥胖、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四类,如果是中危以上的患者,建议既要考虑降压疗效和安全性等因素,更要考虑是否能保护心脑血管,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向定成教授强调:“降压药种类繁多,并非多和贵就是好。巧选降压药,能够帮助患者以较小的成本,有效降压,又起到未雨绸缪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一举两得,使患者长久获益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