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源性蠕虫感染
重要事实
· 土源性蠕虫感染由各种寄生虫引致。
· 在卫生条件较差地区,人粪中的虫卵污染土壤,继而传播感染。
· 全球约有20亿人受到土源性蠕虫感染。
· 受感染儿童遭受生理、营养和认知损害。
· 基本控制措施是:
o 定期驱虫,以消除造成感染的蠕虫;
o 开展健康教育,以防再感染;
o 改善环卫设施,以减少感染性虫卵污染土壤。
· 可使用安全有效的药物控制感染。
土源性蠕虫感染是全球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最贫困落后的社区深受影响。在卫生条件较差地区,人粪中的虫卵污染土壤,继而传播感染。感染人类的土源性蠕虫主要有蛔虫(似蚓蛔线虫)、鞭虫(毛首鞭形线虫)和钩虫(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
全球分布和流行
全世界约有15亿人(即占全球人口近24%)受到土源性蠕虫感染。土源性蠕虫感染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美洲、中国及东亚受感染人数最多。
2.7亿多学龄前儿童和6亿多学龄儿童生活在这些寄生虫的高传播区,需要对这些儿童采取治疗和预防干预措施。
传播
土源性蠕虫通过受感染者粪便中的虫卵传播。成虫生活在肠道内,每天繁衍成千上万的虫卵。在缺乏适当环卫设施的地区,这些虫卵污染土壤。人们摄入感染性寄生虫卵后受到蛔虫和鞭虫感染。有以下几种感染途径:
· 蔬菜未煮透、洗净或去皮,结果人们摄入附在蔬菜上的虫卵。
· 从受污染的水源中摄入虫卵。
· 儿童在受污染的地上玩耍后不洗手就将手放进口中,从而摄入虫卵。
钩虫卵在土壤中孵化,释放出幼虫,幼虫成熟后即可钻入人体皮肤。人们主要因赤脚走在被污染的土壤上而受到钩虫感染。
粪便中的虫卵需要大约三周才能在土壤中成熟并具有感染性,因此不会直接人传人,或受新鲜粪便感染。由于这些蠕虫不在人类宿主体内繁殖,所以,只在感染期接触环境中的蠕虫才会发生再感染。
发病率和体征
发病率与体内蠕虫数量有关。轻度感染者通常无症状。重度感染可能引致一系列症状,如肠道不适(腹泻和腹痛)、全身不适和疲倦、认知能力受损以及身体发育不良等。钩虫引起慢性肠道失血,可导致贫血。
影响营养
土源性蠕虫以多种方式影响受感染者的营养状况。
· 蠕虫吸食宿主体内组织,包括吸食血液,从而导致铁和蛋白质流失。
· 蠕虫加剧养分吸收不良。此外,蛔虫可能在肠道中抢食维生素A。
· 有些土源性蠕虫还可引起食欲不振,进而影响营养摄入和体能。尤其是,鞭虫可能导致腹泻和痢疾。
土源性蠕虫引起的营养障碍对认知发育和身体发育造成显著影响。
世卫组织控制战略
2001年,代表们在世界卫生大会一致核准一项决议(WHA54.19),敦促流行国家开始认真对付蠕虫,特别是血吸虫病和土源性蠕虫。
控制土源性蠕虫感染的战略是通过定期治疗流行地区高风险人群控制发病率。高风险人群包括:
· 学龄前儿童;
· 学龄儿童;
· 育龄妇女(包括妊娠中期和末期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以及
· 从事采茶或采矿等一些高风险职业的成人。
世卫组织建议所有生活在流行地区的高风险人群在不必事先个别诊断的情况下定期接受(驱虫)药物治疗。如果当地土源性蠕虫感染流行率达20%以上,应每年治疗一次,如果当地土源性蠕虫感染流行率达50%以上,则应每年治疗两次。这种干预可降低蠕虫负担,从而降低发病率。此外:
· 开展健康和个人卫生教育有助于鼓励培育健康的行为,从而减少传播和再感染;
· 提供适当环卫设施也很重要,但在资源贫乏环境下并非总能做到这一点。
控制发病率旨在减轻感染强度,并通过定期治疗高危人群来防止被感染的个人发病。
可以适当配合儿童健康日活动或学龄前儿童营养补充项目,或结合学校健康项目,定期开展驱虫活动。2014年,在各流行国中共有超过2.71亿名学龄儿童(占高风险儿童的47%)服用了驱虫药。
学校是驱虫活动的极佳切入点,较易开展健康和个人卫生教育,如提倡洗手和改善个人卫生。
世卫组织推荐的药物
世卫组织推荐的药物是阿苯达唑(400毫克)和甲苯咪唑(500毫克),这两种药物既有效,价格又低,而且易于由教师等非医务人员给药。它们已通过广泛的安全检测,目前已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服用,副作用很少,即使有,也很轻微。
通过世卫组织向所有流行国家卫生部捐赠阿苯达唑和甲苯咪唑,对所有学龄儿童进行治疗。
全球目标
全球目标是到2020年消除儿童土源性蠕虫病发病率。为实现这一目标,将定期对流行地区至少75%儿童(约有8.73亿儿童)进行驱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