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姑娘:陈旭锋老师在武汉前线,我也要坚守在后方!

来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  作者:南京医科大学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0-03-02  查看次数:564


导读

截止目前,仅南医大第一临床医学院,就有共计518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返院工作,占全院在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总数的71.84%

今天故事主人公张忠满,就是其中一位。

 

希望你们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给正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回信



张忠满接受江苏教育频道采访

 

“作为一名医学生,能参与到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是一份荣誉,是一种责任,更是一次检验学习成果的人生大考,我必将全力以赴答好这份问卷。”张忠满说。

 

张忠满是南京医科大学2012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2017级急诊医学硕士。她在南医大一附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实习已有一年多时间了。在科室里,大家都管她叫“小满”。


疫情期间,她的导师陈旭锋、还有不少带教老师们都陆续前往湖北前线和本院的发热门诊,身为实习医生的她,也承担了原本更重的诊疗任务。

 

我没想过离开

 

今年疫情期间,小满自愿留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上班。学院和科室是按自愿原则安排急诊轮转,同学们可以自行选择去或留。

 

“我没想过离开。”

 

她说:“我的导师陈旭锋、还有周围很多医疗组、护理组的老师都去湖北了,留在南京的老师有去发热门诊,还有继续在急诊一线抢救室、诊间,都坚守着岗位。我觉得我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做好工作。”


 

202023日晚,小满的导师、医院急诊医学教授陈旭锋接到国家卫健委和江苏省卫健委紧急通知,成为南医大一附院紧急组派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的队长,24日下午救援队出发驰援湖北。

 

老师是小满医学之路上奋斗的榜样:从2003年的“SARS”,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再到今年的新冠肺炎;出征湖北的导师已经连续数十天患者床边的守护、24小时随时出ECMO技术为患者保驾。这些都成为张忠满工作中不断前行的旗帜。


导师在临行前写下战疫日记:”疫情就是命令,没有硝烟的战斗已经打响。作为经历过SARS洗礼的医务人员,我知道再次踏上出征的道路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满说:“不管是临床工作中还是学习,陈老师都给予我很大帮助,完成急诊以外的轮转后回到急诊科,一直跟着他学习。我会以我的老师为标杆,做一名优秀的医生。”

 

223日江苏省人社厅、省卫健委出台表彰决定,授予陈旭锋“江苏省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因为疫情,工作中要提高对新冠肺炎的敏感度,所以在面对患者时也要更加仔细严谨,我们也都会做好防护。”小满只是觉得与平时相比,在这个特殊时期,她会比之前更忙碌、更谨慎一些。


 

她的老家在徐州,对于自己不回家这件事,她的父母是支持的。一方面是过年期间科室有值班安排,她需要做好自己相应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她的父母也考虑到疫情情况,让她减少外出,安心在医院工作。“我也会想家,想自己的父母,这也是第一次没有和家人一起过年。”

 

我热爱急诊专业

 

“除了正常值班,也会有一个电话就赶到医院的情况,尤其是在自己的病人病情变化的时候。”日夜颠倒,每天接触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患者,让这份工作充满了挑战。在急诊,她会面临各种棘手情况——自杀者,心搏骤停的白领,工伤、严重休克的工人等等……

 

小满现在已经在急诊轮转了一年了,她平时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接诊急危重症的患者,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在上级老师指导下给予患者积极生命支持等治疗,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向上级老师汇报并给予相应处理,还会与患者家属沟通谈话,告知病情,书写病历。


 

“危重、复杂甚至相互矛盾的病情是我们要面对的一方面,而患者、家属的人情世故、生活、经济压力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抢救患者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工作。”

 

她曾遇到过一位20岁心搏骤停的患者,患者是在跑800米体测的过程中突然晕倒,在当地医院内反复发室颤,给予了十余次除颤,在恢复窦性心律后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请急诊科体外生命支持团队会诊,在ECMO、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支持作用下,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最终患者康复出院。

 

“我当时是这位患者的管床医生,整体的救治过程让我认识到,CPRECPR、气管插管等这些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这些医疗行为,对于生命的作用是巨大的。”

 

疫情期间,急诊仍保持全天24小时正常接诊患者,科室人员会相对紧张。今年过年,她接诊了一位和她年龄相仿的患者,患者被诊断为重症肺炎,病情进展的非常迅速,持续的高热,呼吸衰竭。他们结合病情和相关检查,考虑病毒性肺炎可能性大,新冠肺炎待排。经过科室老师们严谨地评估后,排除了新冠肺炎,再经积极治疗,这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

 


 

抢救回一条生命,会让一个家庭得到援救。“在这里,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但也见证了生命的顽强!”最近疫情期间,不少之前急诊就诊的患者都自发送来一些物资,包括食品还有从国外带回的口罩等,她觉得这是世间温暖所在。

 

“我热爱急诊这个科室,热爱急诊这份工作。”

 

我会继续走下去



小满很讨大家喜欢,因为她会主动对新来的人员伸出援手,帮他们熟悉流程;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也会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后又去心电图室义务工作。

 

同一科室的李伟医生说:“小满真的是个很不错的姑娘,不管是平常还是现在疫情期间,不论是对待学习还是工作,她都秉承着严谨认真的态度。”


 

急诊科主任吕金如医生说:“姑娘为人随和、尊师重道,不计个人得失。春节无休也毫无怨言;业务能力突出,沟通能力极佳。尽管她现在是研究生,却已经达到了住院医师的水平。”

 

在此次疫情期间,张忠满说,对于“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她觉得,很多老师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去履行当初的誓言,“他们都是我以后努力的榜样。”

 

“老师们,你们在前线辛苦了!我会在这里,会和科室的老师们守好家,看好门,等你们凯旋归来!”


 

 

来源:南京医科大学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wrIkFGBkkwtmNk2nGLZ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