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季或初秋,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中暑是热应激症候群的总称或俗称。常发生在高温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是以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
轻症中暑可表现为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
重度中暑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和处理原则》, 中暑分为三种病症,即:热衰竭、热射病(含日射病)和热痉挛。三种病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有所不同,其症状和体征亦有差异,因而其防治措施也不尽相同。
热痉挛(HeatCramps):由于大量出汗,汗液中损失了人体不能缺少的无机盐离子,是热痉挛的主要发病机理。大多数专家认为主要是血液和组织液中氯化钠大量减少之故,也有人认为除了氯化钠之外,钙离子、镁离子及水溶性VB1和VC的大量损失也与发生热痉挛有关。热痉挛主要表现为四肢肌肉群游走性痉挛,肌肉痉挛时发生剧烈疼痛。热痉挛可以单独发生,或者与热射病同时发生。一般而言,单纯性热痉挛的患者体温升高不明显。
热衰竭( Heat Exhaustion): 热衰竭多发生在体质虚弱、过度疲劳、老年人或有慢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其发病机理是由于热应激引起外周血管扩张, 循环血量大部分分布到外周, 静脉回流血量显著减少, 脑组织供血不足和心脏缺血, 导致循环性休克。上述生理调节机能较差的人, 初到高温、高湿环境中劳动或在浴室、尤其是桑拿浴室活动时, 发生热衰竭的可能性较大。主要症状为:突感全身不适, 头晕, 目眩,呼吸困难。主要体症为:脸色苍白, 嘴唇发紫, 皮肤湿凉,脉搏快而弱, 血压低, 中心体温不高或正常 。
热射病(HeatStroke) :热射病又称为体温过高综合征,包括热性发热和日射病。其主要特点是体温高达40℃以上,最高可达42℃。这种热症多发生于健康的青壮年。由于在高温、高湿和强烈的太阳照射环境中劳动,外界大量的热传入人体,加上劳动时代谢产热量增高,人体对热应激的两种生理防御机能(血液循环调节和出汗调节)都不足以对抗强大的热应激,致使体内积热,中心体温升高,发展为热射病。通常起病急,危险性较大。不仅体温调节系统功能失调,还有循环系统、体液调节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都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热射病的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目眩、耳鸣、严重口渴和恶心等,此谓热射病前驱症状;接着发生呕吐,全身软弱,呼吸快而浅,皮肤有汗或无汗。热射病的症状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前驱症状之后,可能突然停止出汗,此时体温急剧升高,可能伴有呕吐、肌肉痉挛直至昏迷。主要体征可见:瞳孔缩小,膝跳反射和瞳孔反射减弱或消失,脉搏微弱且不规则,甚至出现不规则的呼吸,这是非常危险的象征。尿中出现蛋白、红、白细胞和尿中氯离子、钠离子减少是重要的生化指标。
中暑的预防措施
1.头部防日晒
头部包一块白色头巾或戴一顶白色帽子,可以减少50%以上的太阳幅射热。应严禁裸露头部, 以防强烈的太阳直接照射。
2.大量饮水
在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如果需要在高温的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水(500-1000 ml),水温不宜过高,饮水应少量多次。
高温天气时,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这些饮料会导致失去更多的体液。同时,还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
3.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大量出汗将会导致体内盐分与矿物质的流失。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必须得到补充以满足人体正常的需求。如果人们不得不从事体力劳动或进行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清凉且不含酒精的液体(500-1000ml)。运动饮料可以帮助人们在流汗的过程中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盐分与矿物质。如果正在进行低盐饮食,在喝运动饮料或服用盐片之前,应当咨询医生。
4.注意饮食及休息
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不易消化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但要注意,高温环境下人们更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5.仔细计划行程
高温天气里应尽量避免外出。如果一定要在室外活动,最好避开正午时段,尽量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者傍晚,并且尽量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避免太阳直晒。
如果需在高温条件下行走或锻炼,请不要马上就进行激烈的运动。应慢慢开始,逐渐增加强度,让身体慢慢适应外界的环境。
当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加重且胸闷憋气,尤其,已经感到头晕、意识模糊、虚弱,甚至晕倒的时候,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找到背阴或凉爽通风的地方或背阴处休息!
参考来源:
[1]欧阳骅,戴作元.中暑的发病机理及其预防措施[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0(02):149-151
[2]搜狐文章: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这些高温病.....
来源: 悦读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