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时微笑,伤心时痛哭,愤怒时握紧拳头,沮丧时垂头丧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关注孩子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因为通过观察表情和姿势,我们可以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
然而,通常人们会认为是先有了情绪体验,而后情绪单向地影响表情和姿势。但事实上,许多研究成果表明,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也会反过来影响情绪体验,改变姿势和调整表情能够帮助调适心理状态,甚至帮助内在自我的成长。
所以,当孩子自己也不明白该怎么做才能不那么情绪低落时,家长和老师可以先陪同孩子调整表情和姿势,进而改善心理状态。
01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如何影响情绪
具身情绪理论认为,我们是通过身体来感知情绪的。比如,当遇到危险情景时,身体先开始有反应——肌肉紧张、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等——我们的身体做好了战斗或逃跑的准备,然后以这些躯体感受为线索,我们知道自己正在体验被称为害怕或恐惧的情绪。
所以,情绪是对躯体感受的再体验,当躯体感受被调整时,情绪体验就会发生变化。身体姿势对情绪的影响也是如此。
比较弯腰低头坐着和挺胸抬头坐着的人,会发现前者在遇到挫折时更容易放弃;在进行词汇联想的时候更容易想起负面词汇;在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相对更为消极。而如果对身体姿势进行调整,情绪体验就会随之变化。
比如,从弯腰姿势变成直立姿势,将可能会增强自尊,让人面对挫折时更加积极,并减少恐惧和羞怯。
02用积极的姿势和表情触发正向情绪
社会心理学家艾米·卡迪发现,改变姿势能够影响内分泌和脑部活动,因此做出一些高能量姿势能让人更加自信、更有控制感。
比如,双手叉腰、双脚开立、抬头挺胸,这能缓解紧张和提升自信;坐着时背脊靠着椅背、双脚落在地面、一边手臂架在椅背,这能带来舒缓和放松的体验;双手举过头顶或放在脑后,像伸懒腰一样拉伸身体,能减轻压力,触发愉悦感。这些高能量姿势仅需要保持2分钟,就能够带来情绪上的改善。
在艾米·卡迪提出的高能量姿势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和临床经验,我们将这类可能触发正向情绪体验的姿势和表情归纳为3个特征:
1.开放的、扩张的、向外延展的。比如,站直或坐直、打开双肩、适当抬起下颌、眉头舒展。
2.松弛的、舒缓的、不紧绷的。比如,双臂自然下垂、双脚踏实落在地面、面部和躯体肌肉放松。
3.笃定的、有活力的、有力量的。比如,与人交流或表达观点时身体前倾、目光直视他人、面带笑容。
当然,能触发积极情绪体验的姿势和表情并无固定样式,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帮助孩子去回忆,在过往体验积极情绪时有着什么样的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从而寻找最适合孩子的积极姿势和表情。
此外,我们需要意识到当前因课业负担繁重、电子设备普及等因素,孩子们日常需要保持长时间的久坐和伏案,低头、含胸、皱眉、肌肉紧绷等是他们常见的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这些姿势和表情长期固化下来,容易使孩子们产生负面心境,削减自信,降低控制感。
练习健康的坐姿、适当地休息和放松身体等,可以帮助孩子经常打断这些消极姿势和表情。此外,孩子适当地进行运动、参加聚会,可以使其在真实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放松身体、舒展表情。这将会更有效地帮助孩子熟悉和掌握积极的姿势和表情。
03不要压抑负面情绪表达
虽然前文提到改变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能够帮助调整情绪,但千万不要因此就去压抑孩子所有的负面情绪表达。
负面情绪本身是有意义的,如恐惧能够激发孩子逃离危险的行为,不悦能够帮助孩子调整自己与环境、他人的关系。负面情绪的表达也是有必要的,它让孩子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人、事、物的看法,也让孩子能够向家长和老师、朋友传达需求和寻求帮助。
如果否认和压抑孩子的所有负面情绪表达,一味要求孩子做出积极的姿势和表情,不仅无法帮助其调适情绪,反而会适得其反。帮助孩子通过调整姿势和表情来进行情绪调适可以是一种有效方式,但前提是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有良好的共情,能够以陪伴和支持的态度与孩子共同商讨和制定调整方案。
来源:健康中国
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ViiI6Rlb7pkWN0s9vp72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