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近期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联合发布了2023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强肌健骨,防治骨松”,呼吁各界共同关注肌肉减少与骨质疏松的密切关系,更好应对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
据我国2018年的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年龄增大是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如体力活动过少、光照(晒太阳)太少、钙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吸烟、酗酒,都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健康骨骼”是“三减三健”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骨质疏松,维护骨骼健康,应该从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入手,早做预防:
★营养、运动、晒太阳,有利于促进或保持骨量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注意每日摄入足量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摄入充足的钙,对获得理想骨峰值、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骼健康都大有裨益,牛奶、大豆、坚果、深色蔬菜等都富含钙。除了补充钙,还需要有充足的维生素D才能促进肠道的钙吸收,而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一般建议上午11时~下午3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分钟。
★科学运动防损伤,爱护全身骨骼和关节,保持持续行动力
任何年龄段的人,预防骨质疏松都需要坚持科学运动。
l 青少年:对于青少年、儿童,身体处于生长期,运动对骨量积累有很大帮助,尽量让“峰值骨量”最大化。
l 成年人:推荐规律的身体负重锻炼(比如跑步、各种球类运动等),一周锻炼五次,每次锻炼30分钟~1小时,锻炼能增强肌力,提高神经、肌肉反应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应根据自己的自身特点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长、运动频率,量力而为,循序渐进,养成习惯。参加体育锻炼时先做好准备活动舒展关节,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
★儿童青少年端正身姿和体态,少久坐多锻炼
儿童青少年身体处于生长期,正确的站、坐、卧姿是脊柱健康的基础,保持正确读写姿势,课间休息要离开座位适量活动。减少久坐和视屏(观看电视,使用电脑、手机等)时间。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保证充足的体育活动。
★40岁以上人群应检测和了解自身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
40岁以上至65岁年龄段人群要了解和熟悉骨质疏松症,每年进行骨量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骨量指单位体积内的骨组织含量,可以通过骨密度检测得到。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基础骨量积累和增龄后骨量流失密切相关,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发生时通常悄无声息,可以说是沉默的“健康杀手”。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据骨密度测量结果和/或脆性骨折,及时检测与了解自身骨密度,通过早期的预防可以显著降低骨折发生的概率。
★老年人应重视力量和平衡能力练习,预防跌倒防骨折
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不仅有助于预防跌倒,还能降低跌倒引起骨折的风险。健步走、太极拳、八段锦、舞蹈、单腿站立等形式的运动可以降低因衰老导致的关节僵硬,保持或改善平衡能力和耐力,降低和减少老年人跌倒或者跌倒导致骨折的风险。
来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关注慢性疾病!
向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说不!
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来源:慢性病防控与健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dZkT_jCeAepms5jz4L4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