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易踩雷,这些防暑错误经常犯!

来源:健康南京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8-07  查看次数:10


 

防暑那些事儿

 

今年715日正式入伏,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到了。

烈日炎炎,气温飙升,预防中暑成了当务之急。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防暑常见的错误!

 

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中暑?

 

环境温度过高、湿度大、风速小、劳动或运动的强度过大、时间过长,过度的疲劳、睡眠不足、体弱、肥胖等都容易诱发中暑。

 

哪些人群更容易发生中暑?

 

婴幼儿,50岁以上人群,超重或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高温天气时处于剧烈活动或室外暴露工作的人群,饮酒或服用影响机体散热或出汗(如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能药物等)的人群,都属于更容易发生中暑的群体。

 

走出误区,预防中暑不踩雷

 


 

中暑的人,体温都高

 

真相:

热衰竭患者的皮肤有可能是冰凉且潮湿的。患者血压下降,脉搏快且虚弱,呼吸急促且浅,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正确做法:

此时患者仍然需要降温,应立即饮用清凉不含酒精的饮料,适当通过湿敷、泡澡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换上轻便宽松的衣服,充分休息。  

 

来瓶冰镇啤酒或冰镇可乐,咕嘟咕嘟灌下去,消暑解渴

 


 

真相:

饮用含酒精和大量糖分的饮料,并不能达到给机体补充水分的目的,还有可能会导致机体失水,也就是俗称的“越喝越渴”。另外,饮用冰镇饮料还有可能引起胃痉挛。

 

正确做法:

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至少每小时喝2-4杯(500-1000 mL)凉水或淡盐水,尤其是剧烈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时,可少量多次地饮用运动饮料。当然,由于某些疾病导致需要限制液体摄入及需要低盐饮食的情况,则应咨询医生。  

 

天太热,吃点水果就行了

 

真相:

高温天气下更需要摄入足够的热量,尤其是蛋白质,只吃水果可不行。

 

正确做法:

少吃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但要注意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钙。

 

待在室内就不会中暑

 


 

真相:

中暑跟人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条件等相关,并非只有在太阳下暴晒才会中暑,长时间待在密闭无风、高温高湿的室内也会中暑。值得注意的是,当人从高温的室外回到室内,且室内空调温度过低时,可能出现怕冷、发热、腹痛吐泻、无汗、胸闷等症状,这也是中暑的一种表现。

 

正确做法:

即使不觉得热,也应监测室内温度、湿度,适度通风和使用空调等制冷设备。一般情况下,夏季家中湿度以30%~50%为宜,在湿度、气流都正常的情况下,居室适宜温度在21~32℃之间。

 

吹空调不健康,吹电扇就能防暑

 

真相:

电扇确实可以促进散热,然而一旦环境温度升高到32℃及以上的时候,防暑效果就微乎其微了。

 

正确做法:

高温天气时,尽量待在有空调的室内,除了家里,商场、超市、图书馆等有空调的公共场所也是避暑的不错选择。还可用凉水擦身降温。如果长时间烟熏火燎地做饭,应特别注意多喝水,并经常离开厨房透气,或者想办法让空调的冷气进入厨房。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跟阳光玩游戏

 

真相:

贸然在高温环境里活动,常常会导致胸闷气短,心跳加速甚至晕倒,夏季户外活动时,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到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

 

正确做法:

高温天气里最好避免外出,如要外出,最好选择在早晚相对凉爽的时段,多在背阴处活动,避免阳光直晒。如果需要在高温条件下活动,应逐渐增加强度,逐步适应环境。

 

如果想锻炼对高温更好的耐受力,应适当关闭一段时间的空调,或在清晨或傍晚到户外活动。如果未来需要去炎热地区工作,应有一个适应气候的过程,再进行强度大的工作。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发布:孙凯莉

审核:汪小磊

责编:岳超

 

来源:健康南京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5mG9nOYmLHBhsmV8_tFOg